為了滿足“2008標準”的要求,依據相關技術規范,不少垃圾填埋場引入了反滲透膜處理設施,但很快就出現了問題。除了投資和運行費用高昂之外,滲濾液經過膜之后,出來的是清水,剩下的卻是高濃度的“濃縮液”。而這種含高濃度氨氮、鹽類與難降解有機物的濃縮液,處理起來難度極大。
濃縮液處理不好只是污染轉移
焚燒是目前唯一成功方法,但很多填埋場并不具備焚燒的條件。
最初的做法,是將這些濃縮液回灌到垃圾填埋場,但是,長期回灌之后,對后續膜處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最為關鍵的是,這種處理方式并沒有從根本上去除COD(化學需氧量)等污染物質,而只是將其濃縮。
該人士還表示,反滲透的濃水如何處置一直是一個難題,一般采用將反滲透的濃水運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蛘?,宣稱將其回灌到垃圾填埋場,實際上是偷排。還有一種方法,就是“MVC蒸發+DI”法。了解這一技術的行業專家表示,從目前國內此類工藝應用的穩定性、成本等來看,仍處于試驗與探索階段。而根本的問題是,對于濃縮液,仍然只是采取固化和回灌等物理方式,沒有從根本上去除污染物。
從實踐上看,焚燒是目前唯一成功的濃縮液處理方式。但對于垃圾焚燒設施來說,我國垃圾含水量本來就高,如果加回噴濃縮液,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到焚燒效果;最關鍵的是,很多填埋場并不具備焚燒的條件,除非填埋場附近還有垃圾焚燒設施,并同意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