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勢在必行,政策推動行業熱度快速提升:住建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垃圾分類政策的推行使餐廚垃圾產業鏈市場熱度快速提升。
餐廚垃圾處理現狀(餐廚垃圾=餐飲垃圾+廚余垃圾):餐飲垃圾產生量大,處理率低,產能缺口大。在最新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指出,“到‘十三五’末,力爭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3.44萬噸/日,根據前瞻性產業研究院的整理,我國餐飲垃圾2017年產生量為9972萬噸,相當于27.3萬噸/日,現有餐飲垃圾處理產能僅為約2.5萬噸/日,處理率不足10%,產能缺口大。
垃圾分類導致廚余垃圾處理市場出現,產能需求急劇爆發:目前垃圾分類主要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即易腐垃圾(廚余)、干垃圾即其它垃圾等四類,較之分類前居民垃圾綜合統一送至填埋或焚燒相比,分類后,廚余垃圾的終端處理需要新的技術路線和對應產能,需求方面極度爆發。
餐廚垃圾終端處置市場空間預測:根據十三五規劃數據及測算假設,保守估計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4億噸/年,同時假設廚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比重為50%,則我國廚余垃圾產生量為54.8萬噸/天。根據調研數據,廚余垃圾處理噸投資約為40萬元,餐飲垃圾處理噸投資約為50萬元,則我國餐廚垃圾處理的空間可達3557億元。此外,餐廚垃圾處理運營市場空間約為589億/年。
典型項目案例及數據測算:根據測算,一個典型的二線城市200t/d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項目投資回收期約為8.5年,而餐廚垃圾項目一般設備折舊年限在10年以上,項目收益可觀(詳見正文)。
投資策略及重點推薦公司:從垃圾分類產業鏈協同角度而言,前端的垃圾分類服務、中端的垃圾分類轉運、終端的廚余垃圾處理、滲濾液處置、垃圾焚燒等相關企業均將從中受益。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大盤系統性風險等。
正文:
一、垃圾分類真正落地,餐廚垃圾處理市場即將開啟
1、后端分類收運處置,將正式開啟垃圾分類市場
垃圾分類這一概念早在2010年發改委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試點工作的通知》時就已經被提出,我國大部分城市垃圾桶均已實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分別收集,但經歷幾年的發展,垃圾分類在我國卻并未得到很好的貫徹和落實,其癥結在于后端的混運和統一處理。居民看到分類后的垃圾被裝到同一個垃圾車回收并集中處理,逐漸失去了分類的動力,混合運輸和處理成為制約我國垃圾分類政策推進的主要因素。
6月6日,住建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我們認為,與以往垃圾分類政策不同,這次政策提出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建立才是真正解決了混合運輸混合處理的問題,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垃圾分類政策的順利推行。此次垃圾分類政策將帶來行業的根本性變革而非單次的主題投資機會,除了后端分類運輸處置外,還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餐廚垃圾處置不當會引發地溝油、豬瘟等多種衛生和健康問題,是亟待規范整治的領域,垃圾分類后對于餐廚垃圾的獨立處置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這些問題發生的概率;
2.由于資源是有限的,我們需要做到垃圾減量化以保護環境,同時增加能夠再回收利用的部分,替代一部分洋垃圾進口。目前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都比較完善,我國的垃圾分類進程也亟待推進;
3.垃圾分類并非是純政府付費類項目,其商業模式是可以實現居民付費的。在西方國家,居民每月給市政管理部門交固定的垃圾處理費,再由市政管理部門與廢棄物處理企業簽訂合同,日韓等國家也都對垃圾根據體積和重量的不同進行收費。目前我國在上海的試點是通過未分類進行罰款來促進政策推行,預計未來向居民收取更合理的垃圾處理費用是最為有效的商業模式。
垃圾分類最主要的措施是實現干濕垃圾分離,即將一般生活垃圾與餐廚垃圾分開收集、運輸和處理,垃圾分類政策的推行使餐廚垃圾產業鏈市場熱度快速提升。
在住建部2012年底發布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中,餐廚垃圾概念明確為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總稱。
1、餐飲垃圾指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的果蔬、肉食、油脂、面點等的加工過程廢棄物。餐飲垃圾以餐后垃圾為主(飯后食物殘余),具有產生量大、來源多、分布廣的特點。
2、廚余垃圾指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廚余垃圾以餐前垃圾為主,油脂含量上略不及餐飲垃圾。
3、由于餐廚垃圾具有顯著的危害和資源二重性特點,對其集中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存在必要性與經濟性?;诓蛷N垃圾自身的特點,含水率高、可達80%-95%,高油脂、高鹽分含量;內含有機物豐富;存在有病原菌、病原微生物;易腐爛、變質、發臭、滋生蚊蟲。
2、餐廚垃圾處理現狀:產生量大,處理率低,產能缺口大
(1)我國餐飲垃圾產生量大:餐飲消費與日俱增,餐飲垃圾呈現逐年快速增長態勢
隨著城鎮化率提高,全國城鎮人口呈逐年遞增趨勢,在2018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8.3億人??焖僭鲩L的人口基數,使餐飲垃圾產生量也同樣與日俱增。
受益于人口的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餐飲行業也在快速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全年我國餐飲收入為42716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9.50%。
餐飲行業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便是堆積如山的餐飲垃圾,餐飲垃圾產生量呈現出逐年快速增長態勢,2018年全國餐飲垃圾產生量約在1.08億噸左右。
(2)“地溝油”、“泔水豬”等食品安全與衛生隱患倒逼餐廚垃圾合理處置
餐廚垃圾由于自身的特點和數量,將會造成食品安全、環境污染和影響城市形象等多方面的危害,因此,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處理勢在必行。
學術調研數據公之于眾,引起轟動,根據結果估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噸到300萬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相當于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就是地溝油。并且醫學研究稱地溝油中的黃曲霉素強烈致癌毒過砒霜100倍。結果見諸報端后,在全國引起轟動。雖然對數據可靠性有爭議,但地溝油管理的缺失不容置疑。
各地相關事件不斷爆出,政府重視,法案出臺
2010年前后接連爆出的“地溝油”、“垃圾豬”和“泔水豬”等惡性案件,直接促進了政府對餐廚垃圾處理的重視及相關法案的出臺。之后新聞公關、治污政策、法規條文連續出臺。明確產銷地溝油定罪量刑標準,最高可判死刑。
(3)我國餐廚垃圾行業現狀:起步晚,勢頭猛,產能缺口大
目前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能力較弱,餐廚處理能力缺口較大。在最新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指出,“到‘十三五’末,力爭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3.44萬噸/日,根據我國前瞻性產業研究院的整理,我國餐飲垃圾2017年產生量為9972萬噸,相當于27.3萬噸/日;根據調研數據,我國已建成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約120個,項目平均約為200噸/日處理能力,故我國現有餐廚垃圾處理產能不超過2.5萬噸/日,處理率不足10%,產能缺口較大。
現階段,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整體還處于起步階段,并表現出以下六大特點。
(一)餐廚垃圾處理率仍然較低:即使按照:“十二五”規劃來計算,2015年末,我國餐廚垃圾的處理率也只有18%。
(二)處理技術工藝要求高:餐廚垃圾組分復雜,對規?;幚懋a生了一定的技術困難。
(三)競爭格局較為分散:行業目前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單個企業處置規模相對較小。
(四)相關政策不夠完善:在餐廚垃圾處理方面的政策、法規、規范、標準,還比較欠缺。
(五)運營模式不成熟、有待探索:沒有形成一個長久的運營機制,財政負擔重。
(六)建設進度逐步加快:城市餐廚垃圾增長加快,政府環保壓力大,大批餐廚垃圾項目上馬建設
二、強制分類時代來襲,法律約束保障政策執行
1、產業政策引導:46個試點城市全面建立分類處理系統
產業政策引導是產業發展的前提,近年來,國家對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處理予以高度重視,有關部委接連發文發展餐廚垃圾處理行業。
2010年5月4日,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四委聯合下發了《國家展和改革員會辦公廳等部門關于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0]1020號,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部分具備開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條件的城市或直轄區進行試點,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餐廚垃圾處理工藝路線、形成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產業鏈,提高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
2019年6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
固廢法修訂草案第四十四條提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貯存、運輸、處置設施,并保障其正常運行,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置率,促進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的產業化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污染環境防治的社會服務體系。
固廢法修訂草案第四十九條提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做好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建設,采取符合本地實際的分類方式,配置相應的設施設備,促進可回收物充分利用,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2019年6月6日,住建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垃圾分類從重視變成了法律約束,11天之內三次亮相頂層設計。分別為習近平主席對于垃圾分類做出重要指示;緊接著國務院通過了固廢防治法案,主要內容是讓地方各級政府做好垃圾分類,配套相應設備,同時建設處理體系,從而資源化和無害化;緊接著住建部發布了垃圾分類時間表,其中兩個重要時間節點,一個是2019年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一個是2020年46個城市建成分類和處理系統。
在國家頂層出臺了相關政策后,各地市紛紛跟著出臺了法案,發力點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強行鼓勵民眾進行分類,一個是建設資源化垃圾處理站,爭取實現零填埋。其中熱門的代表城市是上海。上海從7月開始從嚴執法。實行“四分類”標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濕垃圾、干垃圾;明確個人混合投放垃圾,今后最高可罰200元;單位混裝混運,最高則可罰5萬元。同時,上海市正在籌建新增7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將正式開啟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建設。
近幾年,我國政府又陸續出臺了一些促進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置的相關政策,為餐廚垃圾處理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2、發改委先后公示五批、共100個城市推行餐廚垃圾資源化試點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等部門曾分別在2011年7月、2012年10月、2013年7月、2014年7月、2015年5月,先后公示了5批、累計100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覆蓋了32個省級行政區。在五批試點城市項目中,國家發改委補貼了約20多億,通過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城市計劃,促成了餐廚垃圾產業布局,也撬動了大約80億社會資本進入,達到了發改委啟動餐廚垃圾處理試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