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中毒主要體現為其突發性、不可預測性、難判斷性、難恢復性!所以,污泥中毒后的操作尤其重要,本文總結了污泥中毒后的應急操作步驟,可以作為污水處理污泥中毒應急預案(手冊)使用!
一、污泥中毒原因的判斷
在生物處理系統中毒事件發生后,為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我們在確定生物系統是否中毒時,可以借鑒中醫的望聞問切,從感官、理化、專項三種方法,觀察其“臨床表現”,進而分析和判斷其“病因”。
1、感官指標分析
生物處理系統的微生物性狀好與壞,可從污水處理廠處理構筑物——曝氣池和終沉池的運行狀況中顯示出來。在曝氣池內,懸浮著大量肉眼可觀察到的絮狀污泥顆粒,叫做活性污泥絮體。每個絮體內包含著成千上萬個活性微生物。操作巡查人員在現場巡查時,可定時從活性污泥的“臉色”進行觀察。與中醫看病人同理,從“望、聞”二字入手。首先從顏色、氣味,泡沫、流態、透明度等主要項目對曝氣池進行查看分析,即由此可快速判斷生化系統是否中毒,耗時最短,有利于管理和技術人員快速采取應對措施,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
1)正常狀態
曝氣池運行正常時,活性污泥一般呈黃褐色,略帶有泥土味。在充氧過程中,正常的曝氣泡沫是少量細小地散布在曝氣池,總面積約占1/10,能聽到曝氣池的沙沙聲,泡沫是乳白色。終沉池的液面狀態與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轉與否也有密切關系,應注意觀察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有無漂泥,泥粒大小等。終沉池運行正常時,上清液清澈透明,活性污泥沉淀性狀良好。
2)中毒狀態
生物處理系統微生物中毒初期,操作人員可發現曝氣池的活性污泥一般會由原來的黃褐色急劇變成了土 ,泡沫發黃,個體增大,同時數量增多,占到池面30%~50%;終沉池上清液混濁,泥位上升,出水有少量SS帶出。中后期,操作人員可發現曝氣池的活性污泥一般會由土黃褐色急劇變成了黑色,發臭,泡沫數量急劇增多,覆蓋池面90%以上;終沉池出水絮體很多,污泥的結構松散和體積膨脹,表面有大量泡沫形成的泥塊浮在上面,污泥沉降性能很差。
在接到操作人員水質異常報告后,技術人員也要結合COD、氨氮、總氮等在線儀器數據進行比對。一般在中毒后,出水水質指標會發生異常變化且呈現線性變化關系。
2、 理化指標分析
污水處理廠管理人員在得到操作巡查人員的異常情況報告后,一般均會立即要求水質化驗員對生物系統水樣、泥樣加強頻次進行化驗分析,采取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觀察、監測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DO、污泥沉降比、污泥容積指數和密度指數、污泥的沉降速度等措施做進一步的理化分析,可大致判定生物系統微生物是否中毒,中毒程度如何,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變化過程。此項分析耗時雖較長,一般為2~3 h,但數據的可靠性較高,多能大體上判斷出廢水凈化的程度和活性污泥的狀態,常常作為污水處理廠生化系統應急調控的依據。
3、重金屬指標專項分析
重金屬分析儀器較昂貴,一般污水處理廠未有配置。污水處理廠可在必要時對污水、污泥取樣后送至國家標準化實驗室(城市排水監測站)進行重金屬指標專項分析,類似一般醫院醫生交代特殊病人到大醫院專項檢查一樣,以最終獲得的數據來證實上述感觀檢查、理化分析結果的真實可靠性。污水處理廠在生物系統微生物中毒后,水樣、泥樣經過重金屬專項分析,可得到了確實的數據。
此過程一般耗時最長,1~2 d,但數據最為準確,以此來確認生化系統是否中毒,主要是何種重金屬進入,具體數量多少,程度如何,同時也以此來證實上述兩個步驟的分析準確性。通常,該類監測數據被污水處理廠作為生化系統中毒依據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和環保監管部門。
2、應對措施
在生物處理系統出現中毒癥狀后,首先應通過現象觀察,借助理化分析手段,判明中毒的原因是由進水重金屬超標導致,應對癥下藥,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污水處理廠一般采取外部和內部兩項措施予以應對,具體如下。1、外部措施
1) 向上級報告水質異常情況
污水處理廠發現進水異常后,啟動水質異常應急預案,立即將有關情況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和轄區環保部門。
2)轄區污染源調查
污水處理廠向上級報告水質異常情況后,應立即安排人員對廠外泵站的進水和廠內進、出水進行24 h留樣。組織管線人員對廠外管網的污水進行多次采樣,并根據進水異常的特點對轄區污染源尤其是排污大戶企業的污水進行重點排查、采樣,以確定具體的污染源,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廠內生產調控提供依據。
3)配合環保局督查
污水處理廠應積極爭取轄區環保局的支持,并提供力量配合其開展督查工作,制止企業超標排污行為,盡快在最短時間使污水處理廠進水恢復正常,符合相關標準,為污水處理廠內部工藝調控奠定良好的基礎。